关于猴痘,咱老百姓应该了解什么?
近日,“猴痘”一词频频闯入老百姓视野。那么,啥是猴痘?咋得的?严不严重?治疗和预后咋样?咋预防?一起了解一下!
啥是猴痘?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该病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2022年5月以来,一些非地方性流行地区的国家先后发现大量猴痘病例,且已出现人际间传播。
猴痘是如何感染人类的?
传染源:感染了猴痘病毒的动物和猴痘病人。猴痘病毒在自然界主要存在于非洲啮齿类动物体内;灵长类动物(猴、黑猩猩、人等)接触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后也会感染。
传播途径: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
动物—人: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人—人: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尚不能排除性传播。
易感人群: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尤其是1981年后出生的人)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
感染了猴痘会有什么临床表现?
猴痘病毒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
先是出现寒战、发热(多在38.5℃以上),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
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多见于面部和四肢,也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皮疹经历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直径约0.5-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
2-4周后结痂脱落,轻则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重则留下瘢痕,可长达数年。
治疗与预后
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和并发症的治疗。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
预防建议
目前猴痘人际传播以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为主,普通市民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低,市民不必过度惊慌。
避免与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触,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
避免在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
自我健康监测,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疹等症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可疑动物和人员或猴痘病例的接触史和暴露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

- “终结结核,健康呼吸”结核病宣传系列专题2025-03-27
- 早筛查、早治愈,丙肝其实不可怕2025-03-18
- 甲肝防控③|杜绝饮食坏习惯,把 住“病从2025-02-17
- 甲肝防控①|警惕“肝”扰,从了解它开始2025-02-15
- 警惕甲肝病从口入2025-01-22
-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办全省疾控系统传2024-12-27
- 呼吸道传染病持续上升,小伙伴们需加强防护2024-12-10
- 水痘来了,大人小孩均易感染,你的疫苗打了2024-12-10
- 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特别节目在北京2024-12-01
- 2024年辽宁省“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2024-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