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 -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春夏蜱虫活跃,预防知识早知道

  • 发布日期: 2021-06-22 09:55:43
  • 来源: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分享到:

  • 六月正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是郊游踏青的好时节。亲近自然让人们心情愉悦,身体放松,但是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特别需要保护好身体健康,远离自然界中会带来危害的昆虫叮咬以及虫媒疾病的困扰,其中特别需要预防和远离的昆虫就是蜱。

    蜱虫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俗称,如牛草爬、狗豆子、牛八脚、壁虱、草扒子等,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经发现的蜱有890余种,可携带220多种病原体,其中100余种对人类有致病性。一种蜱可携带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有人将蜱类比作传播病原体的“潘多拉魔盒”。通过蜱传播的传染病有如莱姆病、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人尤因埃立克体病、 蜱传巴贝西亚虫病等。我国已经发现124种蜱。其中,32种硬蜱和2种软蜱可携带病原体。我国蜱传新发传染病有莱姆病、查菲埃立克体感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

    蜱发育过程分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时期。成虫吸血后交配落地,爬行在草根、树根、畜舍等处,在表层缝隙中产卵。卵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约0.5~1mm,色淡黄至褐色,常堆集成团。硬蜱完成一代生活史所需时间由2个月至3年不等;多数软蜱需半年至两年。

    蜱虫吸血前只有虱子般大小,吸饱后,虫体可胀大100倍。蜱虫的吸血部位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被叮咬的人发病前会有1至2周的潜伏期,之后可能会出现高热、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会因血小板数值下降,全身出血而亡。

    在自然界中如何防止被蜱虫叮咬以及叮咬后如何处理,接下来的小知识需要提醒户外的人们了解知晓。

    蜱虫一般在4月到10月活跃,不会飞翔跳跃,常附着在人体的耳后、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虫叮咬、钻入皮肤,可就近到医院处理,也可用高浓度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蜱虫的个人防护和处理:由于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因此外出游玩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驱避剂,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长袜长靴,戴防护帽。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即使未发现被蜱虫叮咬,从野外回来的人员也应当随时观察身体状况,以免将蜱虫带回来。

    专业的蜱虫杀灭可用氯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农药,具体操作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进行配比后用喷雾器对蜱虫出没的地方进行喷杀。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