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降雨后,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近日,我省多地迎来强降雨,盛夏本就是各种肠道疾病高发季节,强降水后更易引起肠道传染病流行,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强降水可能造成垃圾站、厕所、化粪池等卫生设施被淹,含有病原体的污水大量外溢,环境和生活饮用水源有被污染的风险;同时蚊虫滋生增加,正常的生活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水灾过后极易出现各类传染病的流行。肠道传染病发病时多有腹泻、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部分伴有发热、头痛、肢体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若防控不及时,极易引起传播,导致肠道传染病的暴发(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甲型肝炎、手足口病等)。
预防肠道传染病,需要把住这几道“关”:
一、把住“病从口入”关
俗话说“病从口入”,对于肠道疾病来说,更是如此。强降水可能导致群众家中、院落进水,此时需要特别注意,被淹过的食物容易被水中微生物污染导致变质,食用容易引起肠道传染病,这种食物千万不要食用。同时,强降水后空气潮湿闷热,食物暴露在空气中容易腐败变质,使用后容易引起肠道疾病。所以常温下存放时间较长的饭菜、出现霉变的粮食,以及在冰箱中储存时间在3天以上的食物尽量不要食用,短时间冷藏后的剩饭剩菜使用前一定要彻底加热。
强降水可能导致一些畜禽类、鱼类死亡,这些死亡的动物可能已经感染致病微生物,食用后可能引起肠道疾病,千万不要食用。 此外,在发生内涝的地区,为了防止肠道疾病发生,应尽量不要生食瓜果、不要喝生水。
二、把住消毒关
强降水后,对于被水泡过的餐具等物品,以及可能受到污染的环境需进行彻底清污,并严格进行消毒处理,对于耐高温的物品,可以通过沸水蒸煮15分钟以上的办法进行消毒。
受灾区域的单位,尤其是临时安置点、医院、学校等人群聚集处,需做好环境清洁和消毒,并做好肠道传染病的宣传及防控工作。
三、把住个人关
要做好个人卫生,特别是手卫生,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最好使用肥皂、洗手液,用流动水清洗双手。
要增加自身抵抗力,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加强营养,合理膳食,增加机体免疫力。一旦出现腹泻、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头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 春运今日开启!辽宁疾控提示:呼吸道传染病2025-01-14
-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办全省疾控系统传2024-12-27
- 呼吸道传染病持续上升,小伙伴们需加强防护2024-12-10
- 2024年辽宁省“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2024-12-01
- 我省多措并举加强艾滋病高水平防治2024-11-29
- 冬季传染病高发,专家提示要提高警惕2024-11-15
- 洪涝灾害后人畜共患病的预防要点2024-08-23
- 强降雨后,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2024-08-4
- 消除肝炎,积极行动—戊肝篇2024-08-01
- 消除肝炎,积极行动—乙肝篇202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