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肝炎,积极行动—乙肝篇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感染乙肝病毒后,容易形成慢性感染状态,对肝脏造成持续性损伤,长期感染会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
根据《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将乙肝分为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等4种临床类型。目前,乙肝在我国仍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肝炎类型。
乙肝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例如,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如注射毒品等)、侵入性医疗或美容器具(如文身、穿耳孔等),共用剃须刀和牙刷;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携带病毒的孕产妇可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2002年我国将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3针,其中第1针应在出生后尽早接种。通过普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已降至0.32%,有效保护了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另外,除新生儿外,成年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及血液制品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及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职业易发生外伤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性行为者、有多个性伴者或注射吸毒者等也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防控,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让我们从自身做起,提高乙肝防控意识,积极参与乙肝疫苗接种,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消除乙肝而共同努力。

- 艾滋病也有职业暴露的风险,这些人要注意啦2025-04-28
- 疟疾传播的“幕后黑手”——按蚊2025-04-27
- 【科普专题】世界免疫周宣传(二): 可通2025-04-24
-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四):警惕“癌中之王2025-04-18
- 关注女性健康,做好乳腺癌筛查2025-4-17
- 谈癌莫色变,科学做预防2025-04-15
- 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的那些事儿2025-04-11
- 提前了解疾病知识,莫让“流腮”变“心塞”2025-04-09
- “终结结核,健康呼吸”结核病宣传系列专题2025-03-27
- 早筛查、早治愈,丙肝其实不可怕2025-03-18